沙塵試驗箱(Dust and Sand Test Chamber)通過可控風速將特定粒徑的塵或砂噴射至試件表面,用以考核整機、外殼、密封圈及內部電子組件在沙漠、戈壁、礦區(qū)等多塵環(huán)境下的可靠性。風速作為唯一能把“顆粒動能”定量傳遞給試件的物理量,其大小、穩(wěn)定性及空間均勻度直接決定試驗嚴苛度與復現(xiàn)性。依據(jù)現(xiàn)行三大標準,對“吹塵(Dust Blow)”“吹砂(Sand Blow)”“降塵(Dust Settling)”三種程序的風速要求進行系統(tǒng)歸納,并給出工程調試方法及常見誤區(qū),供實驗室編制作業(yè)指導書時引用。
二、標準溯源與術語界定
顆粒分類
‑ 塵(Dust):粒徑 ≤ 150 μm,以懸浮態(tài)為主,模擬長期揚塵;
砂(Sand):粒徑 150 μm ~ 850 μm,以躍移態(tài)為主,模擬高速撞擊;
降塵(Settling Dust):粒徑 1 ~ 75 μm,模擬自然沉降沉積量。
風速定義
均指試件安裝平面中心點 50 mm 前方處的穩(wěn)態(tài)水平風速,采用經(jīng)校準的葉輪風速儀(精度 ±0.1 m/s)或熱膜風速儀測量;數(shù)據(jù)記錄頻率 ≥ 1 Hz,采樣時長 ≥ 30 s,取算術平均值。
三、各程序風速要求與工程解讀
吹塵程序(Dust Blow)
1.1 標準區(qū)間
MIL-STD-810H Method 510.7:1.5 m/s(低)、8.9 m/s(典型沙漠風);
IEC 60068-2-68:1 ± 0.25 m/s(低)、6 ± 1 m/s(中)、9 ± 1 m/s(高);
GB/T 2423.37:1 ~ 10 m/s,按產品標準選取。
1.2 技術解讀
1.5 m/s:對應揚塵懸浮臨界速度,用于考核設備長期積塵后的散熱阻塞;
8.9 m/s:對應 5 級風(Fresh Breeze),可模擬沙丘遷移環(huán)境,對密封條產生“滲透壓差”;
允許線性可調:在箱體內建立 0 ~ 12 m/s 連續(xù)曲線,驗證風扇轉速 PID 輸出與風速的線性度 R² ≥ 0.98。
1.3 調試要點
采用變頻離心風機+矩陣導風板,確保 9 點均勻度 ≤ ±10 %;
粉塵濃度 10 ± 5 g/m³,與風速聯(lián)動控制:風速每升高 1 m/s,給料電機轉速提升 8 %,保持質量流量恒定。
吹砂程序(Sand Blow)
2.1 標準區(qū)間
MIL-STD-810H:18 ~ 29 m/s(40 ~ 65 mph),推薦 21 m/s;
IEC 60068-2-68:18 ± 2 m/s、23 ± 2 m/s、29 ± 2 m/s 三檔;
GB/T 2423.37:18 ~ 29 m/s,默認 21 m/s。
2.2 動能等效原則
砂粒撞擊動能 E_k = ½·m·v²。粒徑 250 μm 石英砂密度 2.65 g/cm³,在 21 m/s 下單位顆粒動能 1.1 × 10⁻⁵ J,與天然沙漠 23 m/s 陣風等效,故標準以 21 m/s 為基準。
2.3 空間距離要求
砂注入口至試件前端 ≥ 3 m,用于顆粒充分加速;若試驗箱尺寸受限,可采用 L 型亞克力加速管(內徑 φ150 mm,長 2 m),管出口處皮托靜壓管實測速度達到 18 m/s 以上即可縮短至 1.5 m。
2.4 安全與磨損
風速 > 25 m/s 時,箱體觀察窗須用 10 mm 耐磨亞克力+316L 防護網(wǎng);
噴嘴采用可旋轉 360° 鎢鋼嵌套,120 h 后磨損量 ≤ 0.1 mm,可快速更換。
降塵程序(Dust Settling)
3.1 標準區(qū)間
MIL-STD-810H:≤ 0.2 m/s;
IEC 60068-2-68:0.05 ~ 0.2 m/s;
GB/T 2423.37:≤ 0.2 m/s。
3.2 機理說明
該程序模擬自然沉降,需避免二次揚塵;風速 > 0.2 m/s 會將已沉積塵再次卷起,導致沉積量失控。
3.3 實施方法
關閉主循環(huán)風機,啟用頂部微孔板靜壓層流送風,風速儀置于試件上方 100 mm,任一點讀數(shù) ≤ 0.2 m/s;
沉積量控制:24 h 內單位面積落塵 6 ± 1 g/m²,用稱重法(精度 0.1 mg)驗證。
四、風速閉環(huán)控制架構
傳感器層:熱線風速儀 4 通道,實時輸出 4 ~ 20 mA,響應時間 50 ms;
控制層:PLC 采用 PID+前饋算法,風速設定值與反饋值偏差 ≤ 0.1 m/s;
執(zhí)行層:變頻風機 0 ~ 1500 rpm 連續(xù)可調,砂塵給料螺桿與風速聯(lián)動;
校準層:每 12 個月使用 0.1 級標準皮托管進行 5 點線性校準,確保示值誤差 ≤ ±3 %。
五、常見問題與糾正措施
風速達標但濃度不足
原因:給料電機轉速未隨風速聯(lián)動;糾正:在 PLC 中建立“風速-給料”線性表,R² ≥ 0.98。
吹砂程序側向風速差異 > 15 %
原因:箱壁直角反射形成渦流;糾正:加裝 45°導流楔+蜂窩整流器,均勻度可降至 8 %。
降塵程序風速超 0.2 m/s
原因:靜壓箱泄漏;糾正:更換 EPDM 密封條,漏風率 ≤ 1 %(壓差 200 Pa)。
沙塵試驗箱的風速并非“越高越嚴”,而是需要與顆粒粒徑、濃度、撞擊能量及沉積量形成閉環(huán)匹配。操作人員應依據(jù)產品規(guī)范先選定“試驗程序”,再按標準區(qū)間設定風速,并通過標準皮托管與粉塵濃度同步校準,確保“動能等效+沉積量等效”雙指標可追溯。只有這樣,沙塵試驗才能真正成為戶外多塵環(huán)境可靠性的“等效加速器”,而非“數(shù)據(jù)漂移源”。
|